溇水问源走笔:云蒙那座山

2017-11-01

蒙山远眺


云蒙那座山,是因为那座山巍峨挺拔,大气磅礴地敞开博大的胸怀,大小数百条伏流成为活水源头汇溇水浩浩荡荡注澧水入洞庭,所以闻名。

云蒙那座山,是因为那座山常年云雾缭绕,有珍稀动物于名贵树木林中嬉戏逗闹繁衍生息而驰名。

云蒙那座山,是因为那座山有淳朴的山里人长年厮守,凭着勤劳、敢于将山野菜腊肉块苞谷酒推陈出新做成“农家饭”令人向往。

漂溇水,谈到的是发源地云蒙山;写溇水,想到的还是发源地云蒙山。我探访云蒙山,是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给了机缘,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作者奉职的县新闻中心是云蒙村的联系单位,身为工作队成员,我自有理由走进神秘的云蒙山;我讴歌云蒙山,是因为“叩访溇水”采风活动了却了夙愿,由县委宣传部主办、新闻中心承办了“叩访溇水,放飞梦想”大型采风活动,作为采风团队员,我更有理由走进神秘的云蒙山。

四次进出,详细地问访使我在脑海里构成了一幅长长的云蒙山现代“印象派”立体画卷,绘就了云蒙山山的灵秀,绘就了云蒙山水的幽美,绘就了云蒙山人圆梦的追求……

溇水源头在哪里?唯有问源云蒙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县里林业部门的一位向姓副局长登上了山顶,不禁咏诵:“有人登上云蒙顶,环顾湖北恩施城。” 也就是那一次,林业部门的工作同志通过海拔仪测得云蒙山顶海拔二千零四十五米,可见其高度是恩施州内崇山峻岭中尚属罕见的。

云蒙山有“灵山”之说,也就是发生在近代,约二十世纪中叶,有郑、吴、杨姓三位斋公在山顶立庙吃斋,庙包故名,当时慕拜献香虔诚者络绎不绝。“一业带动百业兴”,当地人而今还常常在一起议论,就因为山顶庙包的香火旺,半山腰一个叫“二胡子垭”的地方,有一龚姓人家也随机开办起“路铺子”,招徕来自恩施、建始等南来北往的客人,收益颇丰。

村人郭国俭说起家谱,郭氏运滨公从四川丰都逃难至此开疆辟土,已是二百多年前的故事。云蒙山山脚油榨河旁的拦马石沟,传说运滨公来到此地半夜里闻到荷花香味,当地人告诉他半夜荷花盛开,路人不能从此处骑马经过,要直到荷花香味退去,这无不留下了传奇色彩。登上半山腰,两个山包拥护一块平地,山包上长满了胡子草,这个地方被当地人习惯地称之为“长茅胡”,其地形尤如一把大圈椅,似乎透着灵气,以致后来人相传云蒙山山脉有灵:“头顶腰子台,脚踏二墩岩,谁人葬得到,代代出秀才。”这首歌谣脍炙人口。

莫家垭是云蒙村六组的一道山垭,我们驻足垭口可观耸入云端的云蒙山以及那道雄伟的脊梁,可闻密林深处的潺潺流水声。

云蒙山脊梁以南,海拔一千二百公尺以上区域,从云蒙山博大的胸怀里源源流淌的泉水,尤如一条条白练从峰涧悠悠飘出,然后顺着溪沟冲破层层岩石,凭借起伏跌宕撞击出的声响抑扬顿挫着一首首美妙动听的歌。莫家湾河、小猫儿湾、陈家大沟、榨儿湾沟、吴儿湾沟、桥儿湾沟河谷幽深,河水清澈,冬暧夏凉……一条条山溪长流水奔泻油榨河涌向两凤溪水库汇两河口成溇水。沿途迤逦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两凤水库波光滢滢,白泉河飞瀑雄浑洒脱,两河口上人气积聚,雕崖险峰无限风光……

云蒙山脊梁以北,中营乡长湾土垭、鸡爪岭一带,水源一分为二,一源山泉水自半山腰齐聚白水沟经陈家湾河由茶园子汇两河口成溇水,一源集红岩河又进入两大水系,一乃经邬阳龚家垭注金鸡口入清江水系,一乃经下坪乡江坪村小江坪河汇两河口成溇水入澧水水系。《鹤峰地名志》载:“溇水发源于云梦山(又名云雾山)南麓土垭。土垭有泉水两股,其中一股成关门河经中营白水沟出北佳。”《鹤峰县志》自然环境卷第三章“水文”篇载:“溇水河……发源于境内土地岭北坡……”土地岭又叫土地垭、土垭,属云蒙山六组地界,鸡爪岭即在北坡。

如果腾空俯瞰云蒙山,就会不难发现,云蒙山半山腰奔涌不息的流水形成了分立南北的两大溪流:北有“白水沟”,南有“油榨河”、“小江坪河”,成了溇水的源头,另一源流水顺着红岩河注入了清江。“云蒙山是溇水的发源地。”县水利专家杨成南如是说。作家龚光美先生为我们介绍,云蒙山南面是溇水源,云蒙山北即为溇水北源。依此而论,白水沟、油榨河同属“云蒙山系”,实为“溇水发源地”。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思维与视野已逐渐开阔放大,关于溇水发源地与源头之说,有可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抑或成为本土百家争鸣的话题。

观云蒙山水源,不禁使我们想起了宋朝理学大师朱熹“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是啊,因为云蒙山的源头活水,才有这青山苍翠、云烟氤氲的神奇,才有红枫、白杨的挺拔,也才有核桃林下孩子们嬉戏逗闹的笑声。

山高水长是云蒙山的真实写照。看到这个事实,我们禁不住想起了一个让人足以喷饭的笑话,有一位来此考察的人士惊呼:“哎哟,原来在这高高的山上,也还有如此大的水源?”身边的向导非常有趣地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说:“您的这个问题我不晓得怎么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只晓得人的头上如果打了一个眼,也会冒血的。”听了这个故事,众人哈哈大笑,竟然忘记了探访水源的一身疲惫,走起路来也轻松了许多。

山重水复疑无路,路人遥指新农村。

云蒙山盛产兰草,五组组长殷泽久告诉我们,大山里有春兰、惠兰、豆瓣兰、送春、剑兰、寒兰等多种。他说有的村民没有专门种植,而是零零星星地打点,一年也有一两万元的收入。他有一个想法,如果将兰草精心培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村民们也可增加收入。我们走在行进的路途上,村支部书记张运周就指着路旁的一株春兰介绍,云蒙山的资源挺丰富,而交通不畅与信息闭塞是这里最明显的两大难题,也是村民致富的阻力。

我们走过数道山湾,到了一处叫“锈水湄”的地方,只见河谷飘着一层红红的水,红水所过之处,便是“锈迹斑斑”。张运周说,这地下出红水,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富含铁矿,要么就富有煤矿。云蒙山有没有这些矿资源,从来就没有人把视觉投向这里,但云蒙山人希望有专家进行考察,探明有哪些可开发的矿产资源,如果一旦成为开发的现实,这又将增添新的致富希望。
所到之处,有一种现象让我们感动。

云蒙山人是好客的,有客人来,山里主人就会忙着将客人迎至风清气爽的吊脚楼的转楼子上,忙着装烟筛茶端来核桃板栗,一边吃着一边与客人们拉着家常谈着时事了解山外面的变化。院落洁净、室内整洁将云蒙山人的家的形象在大山昂立,衬托出云蒙山人勤俭持家的劳动本色。我们了解到,云蒙山人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生活,自始就坚持并养成了“两把扫帚”保洁的良好习惯。五组村民李章新介绍,云蒙山人保洁的传统是自祖辈们就传承下来的。

云蒙山人是勤劳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仍在这里保持和发扬,自从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这里的人意气风发、摩拳擦掌,为改变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而拼搏,在党的政策的恩惠下,人人自发地投身公路建设,豪言壮语立下决心要将公路修到家门口,然后告别伴随自己经年的肩挑背驮的苦日子。这正是云蒙山人用心为“一业带动百业兴”构造基础的务实行动。四组村民邹兴月投资四万多元,与另一户人家互助相帮请来挖土机立志修通两公里通家路,他的行动正在这座大山里成为活生生的典型故事传播。

云蒙山人是聪慧的,这里人杰地灵,从这大山深处走出去的能人贤人高材生有七十多人,涉及十几个行业成了骨干或领队成为大千世界里的新闻记者、公务员、建筑师、商人……他们正按照各自的行业准则将毕生敬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五组村民章述益的两个女儿,大学深造后分别就职于海南电视台、广东省人事厅,成了这一带农家传扬的话题学习的榜样。

云蒙着那座山,虚无缥缈,宛若仙境如梦;云蒙是一座山,生态原始,绿意盎然;云蒙那座山啊,伴上下五千年文明进步,福载人间。

走进云蒙山,我才发现大山的神奇与秀丽;走进云蒙山,我才感悟水的幽深与灵韵;走进云蒙山,我才领略山里人的宽怀与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我们的探访,试想揭开云蒙山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并借机张扬,试想云蒙山乘着发展的东风早日步入快车道,试想云蒙山人在百业兴旺的时代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
走进云蒙山,才能感知云蒙山。

二○○七年九月下旬草成于鹤峰

(注:此文于2012年6月21日发表于《鹤峰网》,因网站迁移至此,特结转鹤峰网起数1947次)


阅读3683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